| 首頁 | 簡介 | 常見問題 | 健康資訊 | 產品 | 訂購 | 連絡我們 |

 

Encoding: Chinese Big5 (traditional). Please choose that to read Chinese.

 

冷眼看牛奶 

(03/06/2003 在本文章後新加入黃博士對「冷眼看牛奶」一文口水混戰的回應及在回應後還有《附錄:有關乳製品和卵巢癌及攝護腺癌》)

 

黃頂立 DEENG-LIH HUANG, Ph.D.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生物有機化學博士
E-mail: dh459@columbia.edu 
(
電腦字數統計:中文字 1,364,英數字 45;有 1 個表)

 

最近比利時戴奧辛汙染事件卻意外的走火引爆台灣的牛奶大戰,而眉開眼笑的得利漁翁之一,就是報業媒體 -- 這明顯反映在密集的大篇幅牛奶廣告。不巧在 (1999 ) 六月八日,美國波士頓地球報 (Boston Globe) 報導美國也有一場牛奶大戰在上演中。

不過美國的牛奶大戰和戴奧辛無關,而是和政治、種族與商機有重要關聯。美國聯邦政府最近將修訂五年前訂立的美國金字塔飲食指引,而這個金字塔飲食指引除了可影響美國人的飲食選擇外,背後更隱藏著無窮商機、政治角力與種族問題。商機例如從學校供應的學童飲食到政府對老人的飲食福利,都要尊循這個金字塔飲食指引。所謂金字塔飲食指引,就是將金字塔分成四層,最下層的體積最大,也就是放每天建議吃最多份(6-11 份)的食物(穀類、麵包、麵條等);反之,最頂層的體積最小,也就是放每天建議吃最少份的食物(脂肪、油、甜食等)。而牛奶類則是在由下數來第三層,每天建議吃 2-3 份。

種族問題例如波川 (Bertron) 等人在今 (1999) 年三月的國家醫學學會期刊 (J Natl Med Assoc) 就指出,雖然牛奶的鈣對骨質疏鬆症的好處是牛奶最主要的健康訴求;但大部分有色人種都有乳糖不耐症,亞裔有約 90%、非洲裔和美國原住民有約 70%、及西班牙裔有約 50%,而白人則只有約 15%。此外,有色人種的骨質疏鬆症發生率不僅比白人少很多,鈣也存在許多不含乳糖的食物,及很少証據顯示喝牛奶可降低有色人種的骨質疏鬆症風險。因此,美國政府和牛奶商大力為牛奶背書或促銷,可能有偏見或不公平。

雖然美國牛奶業者每年花八千萬美元請許多名人們做喝牛奶後的牛奶八字鬍廣告,來推銷牛奶對健康好處,成功的成為美國最著名的廣告之一;然而,牛奶真的有廣告說的對骨質疏鬆症的健康好處嗎?

哈佛大學的費斯卡尼去 (Feskanich) 等人在 1997 年美國公衛期刊 (Am J Public Health) 一研究,對十分重要的「護士的健康研究」的在 1980 35-59 歲、從不吃鈣補充品的 77,761 名女護士做 12 年追蹤研究,發現沒有証據顯示喝牛奶可降低骨質疏鬆症的骨折發生率。每天至少喝二杯(一杯為 240 cc)牛奶者的骨盆骨折和前臂骨折風險,各比每週最多喝一杯牛奶者增加 45% 5%

雖然有一些研究顯示牛奶的蛋白質會增加缺血性心臟病風險,但牛奶所含的脂肪可能更要注意。總脂肪、飽和脂肪、和膽固醇的美國每日建議量各是 65 公克、20 公克、和 300 毫克。依照金字塔飲食指引,每天喝二至三杯(480-720 cc3.7% 全脂牛奶所含的脂肪總脂肪、飽和脂肪、和膽固醇各是 19.2-28.8 公克、9.6-14.4 公克、和 67.2-100.8 毫克 (表一)。其中飽和脂肪已接近每日建議量,而你還可能由肉類或其他食物(包括非肉類)攝取飽和脂肪。飽和脂肪除了會增肥外,也會增加體內膽固醇含量;而飽和脂肪、體重過重和膽固醇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子。

 

 

表一:牛奶一杯(240 cc)的成分

熱量 (千卡) 總脂肪 (公克) 飽和脂肪 (公克) 膽固醇(毫克) (毫克)
全脂牛奶 3.7% 154 9.6 4.8 33.6 286
全脂牛奶 3.3% 146 7.2 4.8 33.6 286
低脂牛奶 2% 120 4.8 2.4 19.2 293
低脂牛奶 1% 101 2.4 2.4 9.6 295
無脂牛奶 84 <2.4 <2.4 4.8 295

 

 

如果你知道全脂牛奶的脂肪量是 3.3-3.7%,相信你立即知道低脂牛奶根本並不「低脂」。其實在美國大多建議二歲以下才喝全脂牛奶(因為嬰兒快速成長需要脂肪);二歲以上則建議喝低脂或無脂牛奶(尤其是小孩還小時就要從低脂適應起);而大人則最好喝無脂牛奶。

不過台灣人們的健康資訊與意識常較缺乏,而好吃(全脂牛奶較醇厚好吃是因為脂肪)常比健康更重要,所以喝無脂牛奶者是瀕臨絕種。此外,台灣鮮乳業完全去除鮮乳脂肪的技術可能還不成熟。然而好消息是,瑞傑 (Reger) 等人在 1998 年公衛報告期刊的一隨機控制的研究,顯示經由社區的健康教育推廣,不僅可增加牛奶消耗量,還可增加低脂 (1%) 或無脂牛奶的消耗量。

至於動物用藥(如抗生素等)或殺虫劑,確實會殘餘在牛奶,這要靠政府的輔導與嚴格檢驗來降至最低。

知道老美為何而戰之後,台灣的人們就應明白沒必要人心惶惶或加入牛奶大戰了。

 

(Written on 06/14/1999.)

 

© Copyright 1999-2002 DEENG-LIH HUANG. All rights reserved. 

 

Posted on 01/08/2002.

 

註:「冷眼看牛奶」一文於 02/08/2003 被張貼在ㄋㄟㄋㄟ共和國的網站並引爆一番口水混戰以下是黃博士的回應。

 

Reply from 黃博士, 03/05/2003 (Posted on 03/06/2003)

「冷眼看牛奶」一文被張貼在貴國並引爆一番口水混戰,令人覺得「真的是在意大利的外面」(縮寫「真意外」)。

我不會中文輸入,我用手寫中文一個字一個字的雕刻輸入。這個經驗對我來說,好像進入很多華人的不乾凈的私人廁所或公共廁所--令人生畏和產生心理障礙。所以,即使經常是非必要不去做,還是一個頗具障礙和挑戰的經驗。

和現實世界的許多愛情故事一樣,科學世界是沒有所謂的「天長地久、海枯石爛、此情永不渝」,因為科學是不斷在變的(就好像人也是不斷在變的動物一樣)。所以,哥倫比亞大學化學系的一位大師,在第一堂上課時,會開宗明義的跟學生說,他在課堂上所講的知識,只有在講的那時候是對的,但下一秒鐘就可能變成錯的。(這位大師是研究極快速的化學,一秒鐘所搜集的資料就可以讓他發表數篇研究論文。)同樣的,我在演講或上課時也會開宗明義的這樣跟聽眾或學生說。不過,在寫醫療保健文章時,限於篇幅,這點沒法寫進去。現在我有機會在此寫回應,大概較沒有篇幅的限制,所以也趁機提出這點讓大家有這個認知。

另外,在科學領域裡,有時候「精確的」數字是沒有什麼重要的實質意義。這時,數字常被視為一個參考或感覺(概括的概念)。並且這種狀況有時是看狀況而定 (case by case),不見得有一定的鐵律,有時候是需要學識和經驗的累積,才能體會或判斷。

所以,科學到了某個層次,已經不再是從小被教到大的那套一層不變的「精確的」數字所能束縛的了。其實,這個概念在醫學、營養學和流行病學一般是不難理解的,因為很多相關的數字,基本上是經驗值經過統計處理過的數字,而且是相對的和可能隨時改變的,所以有誤差範圍,而誤差範圍甚至可能是大的。此外,臨床 (clinical) 科學又經常比基礎 (basic) 科學相對的更為「粗」和不「精確」,部分的原因可能和臨床科學的條件和變數相對的較不易控制有關。

《有關 stone 的【第 2 篇回應】》

先說明這個表被貼在回應上,表格的框線都消失不見(這可能和討論區的網頁程式的限制有關),所以不容易看(not reader friendly不是對讀者友善的)。

這個表的數據是有根據的,而不「只是隨心所欲的亂填了幾個數字而已」。參考文獻為:Margen S and the editor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wellness letter. The wellness Encyclopedia of food and nutrition: how to buy, store, and prepare every fresh food; Health Letter Associates: New York, 1992; p 460. 

在這書裡用的原始數據是 3.5 ounces 的牛奶營養成分。在我文章的表是要讓讀者一目了然知道牛奶一杯 240 cc 的營養成分,如果直接把 3.5 ounces 的原始數據放到表裡,讀者得要再一個一個換算。試想如果每個讀者要花 3 分鐘換算, 20 個讀者就要花 1 個小時,20 萬個讀者就要花 1 萬個小時,20 億個讀者就要花 1 億個小時,這顯然太浪費大家的時間與地球的資源,不如先換算好填入表格。所以,只要把表格的數據除以 2.4,所得的數據便是如參考文獻裡的原始數據。

至於用 2.4 換算,是因為 3.5 ounces 約等於 100 g(如前述的道理,在此可不需要「精確的」數字),牛奶一杯 240 cc 約等於 240 g(如前述的道理,在此可不需要「精確的」數字),240 g 除以 100 g 等於 2.4

參考文獻裡的原始數據本來就已經四捨五入,所以表格換算所得的一些數據,如 stone 指出的 3.7% 3.3% 全脂牛奶的總脂肪量,當然就「不是按照 precise 的百分比來計算」。同時,這樣換算所得的數據是可信任的。這可從美國農業部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縮寫 USDA) 2002年的最新資料獲得支持。美國農業部 (USDA) 的原始數據是一杯牛奶 (240 cc) 的成分,這些數據(不必換算)現也加入以下表一的括號內,以供讀者一目了然的和表一原來的數據做比較。

 

 

表一:牛奶一杯(240 cc)的成分

熱量 (千卡) 總脂肪 (公克) 飽和脂肪 (公克) 膽固醇(毫克) (毫克)
全脂牛奶 3.7% 154 9.6 4.8 33.6 286
全脂牛奶 3.3% (244 g)* 146 (150)* 7.2 (8)* 4.8 (5.1)*  33.6 (33)* 286 (291)*
低脂牛奶 2% (244 g)* 120 (121)* 4.8 (5)* 2.4 (2.9)* 19.2 (18)* 293 (297)*
低脂牛奶 1% (244 g)* 101 (102)* 2.4 (3)* 2.4 (1.6)* 9.6 (10)* 295 (300)*
無脂牛奶 (245 g)* 84 (86)* <2.4 (Trace微量)* <2.4 (0.3)* 4.8 (4)*  295 (302)*

參考文獻:Margen S and the editor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wellness letter. The wellness Encyclopedia of food and nutrition: how to buy, store, and prepare every fresh food; Health Letter Associates: New York, 1992; p 460.
*
括號內數據的參考文獻:
Gebhardt, SE, Thomas, RG. Nutritive Value of Foods.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Agricultural Research Service: Beltsville, Maryland, 2002; Home and Garden Bulletin 72, pp 26-27. (For sale by the Superintendent of Documents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Internet: bookstore.gpo.gov, Phone: toll free (866) 512-1800, DC area (202) 512-1800, Fax: (202) 512-2250, Mail: Stop SSOP, Washington, DC 20402-0001)

 

 

所以,stone 在【第 2 篇回應】所說的「那個表看起來很奇怪,為何 3.7% 3.3% 全脂牛奶的總脂肪量不是按照 precise 的百分比來計算,而低脂牛奶就是照百分比計算?飽和脂肪的含量也是一樣的不準確,看起來讓人覺得製表者只是隨心所欲的亂填了幾個數字而已,讓我懷疑表格的可信度」、及「膽固醇含量的問題和飽和脂肪的問題一樣,那四個數字顯然是太四捨五入或太什麼方便了,看起來一點也不精確的樣子」,顯然是不正確的和 misleading

stone 在【第 2 篇回應】提到「很好奇這個飽和脂肪的含量,難道是在所有牛奶中都有固定比例的嗎(我認為可能性極低)?還是美國衛生單位規定,作為商品的牛奶中需保持固定比例的飽和脂肪含量?若不作一說明,我實在很難接受表格中大剌剌的那四個粗略的飽和脂肪含量數字。」

如前述的道理,牛奶的飽和脂肪、膽固醇等營養成分的含量是經驗值經過統計處理所得的數字。為了使牛奶商品標準化,同時標準化也要考量一些因素,例如簡易、不要太複雜、易於操作與可再現性等,所以,一般通用總脂肪量做為標準化的指標。也就是說,只規定總脂肪的含量。至於其他成分或其比例雖然沒有商品標準化的規定,但經過總脂肪含量標準化後,還是會自然維持一定的天然成分和比例。有些地區基於大眾健康的考量,還規定牛奶要添加某些養分(例如美國牛奶要添加維他命DA)。

stone 在【第 2 篇回應】提到「不知有沒有人清楚,為何越低脂的牛奶其含鈣量會越高?我從文章或表格中都看不出怎麼會有這種神奇的數字效果,因為根本沒有說明低脂牛奶中是否強迫規定要添加鈣質,而以我低劣的算術能力,似乎也不可能從脂肪減少的比例,推算出鈣質增加的比例、而計算出被作者填入的那四個鈣毫克量的數字來。有人知道是怎麼回事或是怎麼計算嗎?」

其實,「越低脂的牛奶其含鈣量會越高」既不是什麼「神奇的數字效果」,也不需要「強迫規定要添加鈣質」,而是很容易理解,並可「用低劣的算術能力」「從脂肪減少的比例,推算出鈣質增加的比例、而計算出」。

讓我們先來用想的就好,還不必用到「低劣的算術能力」算。當你把一杯牛奶的總脂肪拿掉一部分或全部拿掉,是不是這杯牛奶的總量也跟著減少了?所以你必須再加入相當於那個被拿掉的總脂肪量的牛奶進來才能維持原來一杯的量,而這加進來的牛奶裡含有鈣,所以鈣的含量因而也增加了。

讓我們再來「用低劣的算術能力」算算看。表一的 3.3% 全脂牛奶一杯 (240 g) 含有總脂肪量 7.2 g 和鈣 286 mg;把總脂肪量全部拿掉變成無脂牛奶時,剩下 240 g - 7.2 g = 232.8 g;這時鈣還是維持原來的 286 mg232.8 g 的無脂牛奶含有鈣 286 mg,請問一杯 (240 g) 的無脂牛奶含有鈣多少 mg?答案:(286 mg/232.8 g) x (240 g) = 295 mg (286 mg 除以 232.8 g 乘以 240 g 等於 295 mg)

 

讓我們再以表一括號內美國農業部 (USDA) 2002 年的最新數據算算看。3.3% 全脂牛奶一杯 (244 g) 含有總脂肪量 8 g 和鈣 291 mg;把總脂肪量全部拿掉變成無脂牛奶時,剩下 244 g - 8 g = 236 g;這時鈣還是維持原來的 291 mg236 g 的無脂牛奶含有鈣 291 mg,請問一杯 (245 g) 的無脂牛奶含有鈣多少 mg?答案:(291 mg/236 g) x (245 g) = 302 mg (291 mg 除以 236 g 乘以 245 g 等於 302 mg)

 

所以,不論那一組數據「用低劣的算術能力」計算,其結果果然都是無脂牛奶的鈣含量比 3.3% 全脂牛奶的高。

所以,總結以上的回應,除了末段 stone 的自述「我不喜歡喝牛奶」無法辨識外,整個 stone 的【第 2 篇回應】,包括 stone 在【第 2 篇回應】末段提到「只是看過這篇文章後,這個啟人疑竇的對表格令我對文章的可信度產生懷疑」,顯然全是不正確的和 misleading

《有關 stone 的【第 3 篇回應】》

在學術研究界,有一定程度的研究人員一般對研究結果的詮釋和推論傾向較踏實保守,而不像在政商界一般傾向較虛浮誇大。同時,流行病學 (epidemiology) 的「前瞻性群體研究」(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護士的健康研究」即屬此型) 和「案例控制研究」(case-control studies) 的研究結果,一般只能說明有可能的關聯性 (associations),但卻無法提供足夠的証據証明為因果關係 (cause-and-effect relationships)。所以研究人員對這些研究結果的詮釋和推論,一般會更加謹慎保守,尤其是有一定程度的研究人員。

這個認知外行人不見得會有。有了這個認知之後,相信 stone 在【第 3 篇回應】裡就不會說:「『每天至少喝二杯(一杯為 240 cc)牛奶者的骨盆骨折和前臂骨折風險,各比每月(原句應為『週』)最多喝一杯牛奶者增加 45% 5%。』這個句子,豈只是<沒有證據顯示牛奶可降低骨質疏鬆的發生率>(原句應為<沒有證據顯示牛奶可降低骨質疏鬆『症』的『骨折』發生率>)而已,我看簡直是已經在宣告<牛奶會有效增加骨質疏鬆的發生率>了嘛!很荒謬耶!」

同時,這項研究是發表在同行專家檢閱過的 (peer-reviewed) 期刊,而這些數據和結果都是這項研究的重要結果(也彰顯在其摘要 Abstract 的重點中),所以如果真的如 stone 所說的「我看簡直是已經在宣告<牛奶會有效增加骨質疏鬆的發生率>了嘛!很荒謬耶!」,這項研究早就見不得人、不可能被發表了。

「護士的健康研究」(Nurses' Health Study) 是一個世界著名的、重要的、大規模的、還在進行中的長期研究,是由哈佛大學的一些著名學者(例如發表這項研究的 WC Willett MJ Stampfer)所領導。所以,他們不只是會把「被觀察者其他飲食及生活習慣」,還會把其他可能的干擾因子都考慮並經過調整 (adjusted),才會得出研究數據和結果。其實,這是最基本的動作,不必是著名的學者也會知道和做到。同時,這項研究是發表在同行專家檢閱過的 (peer-reviewed) 期刊。如果這些基本動作沒做到,這項研究早就見不得人、不可能被發表了。

在「冷眼看牛奶」一文裡所例舉的研究數據是同時調整 (simultaneously adjusted) 這些干擾因子後所得到的:questionnaire time period, age, body mass index (BMI), menopausal status and use of postmenopausal estrogen, cigarette smoking, amount of vigorous activity, use of thyroid hormone and thiazide diuretics, alcohol, caffeine, and total energy intakes.

在「冷眼看牛奶」一文裡舉這項研究實例是用來承接和回答上一段句子的問題:「牛奶真的有廣告說的對骨質疏鬆症的健康好處嗎?」這個回答是有科學研究根據的,而且是有料的。然而,由於要傳播的知識和資訊太多,又限於篇幅,所以只能精簡講重點。

這項研究的參考文獻為:Feskanich D, Willett WC, Stampfer MJ, Colditz GA. Milk, dietary calcium, and bone fractures in women: a 12-year prospective study. Am J Public Health 1997;87:992-7. 有興趣的人可去較大的醫學圖書館(例如台大醫圖)找來看。

同時,在 200321 Feskanich 等人的最新研究,將「護士的健康研究」延長到觀察18年,還是沒有發現有證據顯示牛奶可降低骨質疏鬆症的骨盆骨折發生率(參考文獻:Feskanich D, Willett WC, Colditz GA. Calcium, vitamin D, milk consumption, and hip fractures: a prospective study among postmenopausal women. Am J Clin Nutr 2003;77:504-11)。

至於把研究的重點結果客觀真實的引証出來,會被認為如 stone 在【第 3 篇回應】說的「這種不說明被觀察者其他飲食及生活習慣,僅列舉其牛奶飲用量的差別,就意圖在文中插入差異度實在相當大、但看起來只是兩個隨機選擇的參考項目出來,造成<牛奶無用>的閱讀印象,實在令人覺得只是作者在故意引導讀者往作者主觀的結論方向去思考,我個人認為是很不客觀也難令人採信的寫作方式」,這除了莫名其妙外,恐怕 stone 在這裡已經做了一個十分不稱職的心理分析師和一個「很不客觀也難令人採信的寫作方式」的非凡示範。

「冷眼看牛奶」一文是供媒體使用,長度有一千字左右的限制,而在這文章裡所要傳播的知識和資訊豐富、多元、廣泛,所以只能盡量精簡講重點。其實,Gloria 貼這篇文章時,已經把作者 E-mail 下一行的「(電腦字數統計:中文字 1,364,英數字 45;有 1 個表)」刪掉,以致讀者在看這篇文章之前無法預先知道文章的長度。有這一行數字,讀者就可以預先知道這篇文章不是如溫蒂在【第 25 篇回應】所說的這是「一篇長篇敘述的文章」。

雖然我常跟人說我在傳播健康知識時就好像在傳播福音,「冷眼看牛奶」一文並沒有如 AirYoung 在【第 4 篇回應】裡提到的「黃博士博的網站文章筆調在我看來其實是像新約福音的作者之一--馬可,馬可急於記述福音,用了很多的"然後立刻"(kai euthus),黃也急於把東東講完,而有些東東會漏掉,但瑕不掩瑜」。這些讓我們來分析一下「冷眼看牛奶」一文,就可以明瞭。

「冷眼看牛奶」在當時是具最新時效性的文章。雖然這文章所要傳播的知識和資訊豐富、多元、廣泛,卻是有條不紊;其劇情結構就好像是飛過綿延的萬重山,隨著起伏的山波線過了一山又一山;其內容除了寫真、紮實、審慎、精簡的點出重點外,並適時引經據典、提出相關報導或最合乎現時的有科學研究根據的參考文獻來引証論點。以下是這篇文章的簡單分析。

  1. 首先以當時轟動一時的新聞「比利時的戴奧辛汙染牛奶事件」意外的引爆一場台灣的牛奶大戰開場,點出台灣的報業媒體因此得漁翁之利,並用當時密集的大篇幅牛奶廣告來引証這項事實。

  2. 接著以國際觀帶出在那同一期間,美國也有一場牛奶大戰在上演中,並提出當年 (1999) 68日的美國波士頓地球報 (Boston Globe) 的報導來引証這項事實。

  3. 接著點出美國的牛奶大戰和戴奧辛無關,而是和政治、種族與商機有重要關聯。

  4. 接著帶出女主角「金字塔飲食指引」,說明女主角有何媚力可傾國傾城,及女主角的三點寫真。限於篇幅,更多寫真在文章內無法暴露。

  5. 接著點出女主角寫真集如何掀起種族問題和政治角力,適時引用最合乎現時的科學研究參考文獻來引証論點,並勾略牛奶和骨質疏鬆症的曖昧纏綿。

  6. 接著國王的新衣裡的小朋友跳出來點破美國最著名的廣告之一:「牛奶八字鬍廣告」不是公益廣告,而是砸下大筆銀子的商業廣告。這一點連在美國的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如果仔細尋找,就可發現在廣告裡較不容易看到的地方有一行用細小的字體寫的美國牛奶業者贊助此廣告。這些限於篇幅,在文章內無法說明。

  7. 接著帶出這個廣告雖然成功的傳播牛奶對骨骼和骨質疏鬆症的健康有好處的普遍印象,但是真的是如此的疑問。

  8. 接著引用最合乎現時的科學研究參考文獻來回答這項疑問。雖然限於篇幅無法詳加說明,還是把這項研究的重點真實精簡的點出。重點為:這項研究是那些單位、那些人發表在那一年、那一個期刊,是什麼研究(護士的健康研究),有什麼重要性(十分重要),研究條件是什麼(從不吃鈣補充品、何時開始做、對那些人、有多少人、做多久),研究結果,確實的研究數據等。同時,要注意的是,不只是用研究結果的「沒有證據顯示牛奶可降低骨質疏鬆症的骨折發生率」一句話帶過,而是還要讓讀者看到確實的研究數據。這些重點在一般報章雜誌的醫療保健文章經常不是完全沒有,就是不完整。然而,這些重點卻是判斷其所傳遞的知識訊息是否有合乎現時的科學研究根據和有多少可信度的關鍵。此外,這項研究結果的原因,可能和牛奶的蛋白質有關。不少研究顯示,飲食的蛋白質會增加鈣從尿液排出(尤其是動物性蛋白質會比植物性蛋白質影響較大,這可能和植物食物的本質是鹼性有關),這對鈣的體內平衡影響重大,對鈣的吸收是一個危害因子。飲食的蛋白質在體內代謝後會釋出酸到血液(尤其是蛋白質裡含有硫的胺基酸),這時體內就從骨骼裡拉出鈣來中和這些酸。同時,蛋白質使腎臟增加鈣的濾析排泄(腎絲球體的瀘析率增加和腎管的鈣的回收 (reabsorption) 降低)也和鈣從尿液排出的增加有關。這些限於篇幅,在文章內無法說明。

  9. 接著擺脫牛奶和骨骼的曖昧纏綿,飛去傾聽牛奶令人心碎的愛情故事。

  10. 帶出一些研究發現牛奶的蛋白質在這個令人心碎的愛情故事所扮演的角色。

  11. 接著點出牛奶的脂肪才是這個令人心碎的愛情故事裡可能更要注意的狠角色。說明狠角色如何可令人心碎,及狠角色的重點寫真,並適時引用參考文獻的數據來引証論點。

  12. 接著來到牛奶的秘密花園一探牛奶的內在美。哇!和世俗觀念相反的,原來尺寸較大反而不見得就較好,並適時引用參考文獻的數據來引証論點。

  13. 接著點出胖嘟嘟的全脂牛奶瘦身成低脂牛奶時,其實並沒有瘦多少。3.3%-3.7% 全脂牛奶瘦身成 2% 低脂牛奶時,其脂肪量只不過減少 1.3%-1.7% (減少比例為 39%-46%);而瘦身成 1% 低脂牛奶時,其脂肪量只不過減少 2.3%-2.7% (減少比例為 70%-73%)。這些限於篇幅,在文章內無法說明。

  14. 接著點出什麼樣的人喝什麼樣的牛奶。

  15. 接著點出台灣的現況、那些動物瀕臨絕種和如何改善之道,並適時引用最合乎現時的科學研究參考文獻來引証論點。

  16. 接著點出藥物殘餘在牛奶的問題和如何改善之道。提這點是因為在當時這也是被討論的牛奶的問題之一。

  17. 最後再前後呼應,回到最開始的牛奶大戰,告訴台灣的人們看了這篇文章有足夠的知識知道老美為何而戰之後,就不要跟著當時的新聞炒作而隨之起舞。

經過以上的分析,再去看「冷眼看牛奶」一文時(請要用心去看,用心靈的心,並且是健康的心靈),相信可以發現這篇文章是有內涵、有智慧的,而且是豐富、多元、紮實、嚴謹、引經據典、有憑有據、有科學研究根據的。

經過這個分析,就可以知道 stone 在【第 3 篇回應】說的:「實在令人覺得只是作者在故意引導讀者往作者主觀的結論方向去思考,我個人認為是很不客觀也難令人採信的寫作方式。或許因為這篇文章不是科學甚至不是科普類文章,所以作者才可以如此輕率地不嚴謹地採用數字吧!?」顯然又是不正確的和 misleading 外,恐怕 stone 在這裡又已經做了一個十分不稱職的心理分析師和一個「很不客觀也難令人採信的寫作方式」的非凡示範。

所以,總結以上的回應,整個 stone 的【第 3 篇回應】,顯然全是不正確的和 misleading

《有關 stone 的【第 5 篇回應】》

我的理念和實際作為是:「不管是不是在金字塔的頂端,在傳播攸關人們健康的知識訊息時,要十分審慎並提出最合乎現時的科學研究根據引經據典,才不會誤導人們,才能建設性的幫助人們和社會持續進步」。

我已經在前面的回應指出這些研究數據和研究結果都是那項研究的重點,也是那項研究的原著者所彰顯的,而我只是客觀真實的引証出來,並不是如 stone 在【第 5 篇回應】所說的:「採用一個看來非常極端的數據例子來佐證<沒有證據顯示牛奶可降低骨質疏鬆的發生率>這個中立的論述」。

緊接著 stone 又說:「由此透露出作者本人對這種太過中立的論述看起來是很不滿意的;我當然可以猜測這種不客觀的態度應該是牽涉到作者個人的信念甚至對健康飲食的信仰」,恐怕 stone 在這裡已經做了一個十分不稱職的心理分析師和一個「不客觀的態度」的非凡示範,因為這除了完全和事實不符外,我連想也都不會想到會有如 stone 所說的這種劇情。

緊接著 stone 說:「但尊重該人信仰,並不表示我就必須接受他那對我來說既不客觀又無說服力的寫作手法」。和許多事情一樣,要不要「接受」是每個人的自由;同時,「冷眼看牛奶」一文從來沒有意圖也沒有要求任何人「必須接受」;所以 stone 要不要接受是 stone 個人的問題。至於「既不客觀又無說服力的寫作手法」,恐怕 stone 在他對「冷眼看牛奶」一文的幾篇回應裡已經做了非凡示範。

有關這個表格的數據是引經據典、有憑有據、而且是「邏輯統一」清楚已在前面回應過,不在此贅述。至於全脂牛奶脂含量 % 為何「鍾情於 3.7 3.3 這兩個數字」?這除了本來就是參考文獻裡的原始數據外,可能只有上帝能回答,因為這兩種比例是美國全脂牛奶最常見的天然比例。此外,stone 如果有在美國買過低脂牛奶,可能就會知道美國的低脂牛奶有 1% 2% 這兩種規格。所以這些牛奶的脂含量 % 都是有「道理」的。這些回答了 stone 在【第 5 篇回應】所說的:「另外當然就是這個沒有統一邏輯的表格。在全脂牛奶那麼廣闊的範圍中(根據您所寫的 3% - 30.8 %)(應為『3% - 3.8 %』)他既然鍾情於 3.7 3.3 這兩個數字,總該有個從一而終的道理吧?但顯然是沒道理,否則他也不會低脂奶的那兩個 SAMPLE取較精密的計算結果,全脂牛奶的兩個 SAMPLE 卻取較隨便的 A捨B入」。

stone 緊接著說的:「這麼沒邏輯的表格」,顯然是不正確的和 misleading。至於 stone 接下來說的:「我個人實在歉難接受」,恐怕那是 stone 個人的問題;因為,和許多事情一樣,要不要「接受」是每個人的自由;同時,「冷眼看牛奶」一文從來沒有意圖也沒有要求任何人要「接受」。

stone 接下來說的:「衡諸作者對牛奶沒啥好感的立場,我只能猜測:這又是一個偏見與主觀(或曰您所形容的馬可式的急切),殺了文章可信度的例子」,這除了是完全不正確的和 misleading 外,恐怕是 stone 又做了一個十分不稱職的心理分析師和一個「偏見與主觀(或曰您所形容的馬可式的急切)」的非凡示範。

「冷眼看牛奶」一文顧名思義是用冷靜的眼睛看牛奶,而要能冷靜的看牛奶,以避免被牛奶娥娜多姿的內在美和外在美所迷惑,除了要有平實理性講道理的基本功夫外,還要引經據典,透過有憑有據的科學研究來觀看,這也正是判斷文章有多少可信度的照妖鏡。透過這樣的照妖鏡,「冷眼看牛奶」一文顯然不是如 stone 在【第 5 篇回應】說的「文章不具可信度」。

至於 stone 在【第 5 篇回應】說的:「我所謂文章不具可信度,並不表示看了他的文章以後我竟然會開始喜歡喝牛奶,或我竟會因而推翻自己早就有的理念:牛奶對於防止骨質疏鬆不見得有什麼好處。雖然我對牛奶的理念根本是跟這位作者所欲陳述者相同,但這並不表示我就會很樂意地忽略他文中我認為是敗筆的地方,而一逕盲目地給他拍手叫好。宣揚的理念雖然是好的,可不代表宣揚手法的粗劣之處就必須無條件被包容喔」,恐怕那是 stone 個人自言自語的問題。至於其自言自語提到的:「我對牛奶的理念根本是跟這位作者所欲陳述者相同」,恐怕是 stone 又做了一個十分不稱職的心理分析師的非凡示範。

《有關新食物金字塔》

我無意參加你們的討論,只是順道提起可以幫忙在接下來的回應的說明。

美如在【第 9 篇回應】說的新金字塔和其內容,其實就是 WC Willett 2001年出版的一本書的內容。此外,Willett 的新食物金字塔旁還有包括「multivitamin for most(綜合維他命對大多數人)」和「alcohol in moderation (unless contraindicated)〔適量喝酒(除非有禁忌)〕」。

有關適量喝酒,主要是他們和其他人的一些研究,顯示適量喝酒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其實,要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還有比喝酒更多、更好、更便宜的選擇,例如不抽煙(包括二手煙),健康的飲食規律運動不肥胖過重,補充葉酸、維他命B6、維他命B12維他命Eomega-3 fatty acids (魚油)…等飲食補充品等。同時,喝酒還有一些不良的作用,例如傷肝增加女性乳癌的風險等。所以,雖然 Willett 是在他的研究領域裡的著名學者,這本書的新食物金字塔和內容不見得就沒有不可討論和不能挑戰的。

Willett 是「護士的健康研究」(Nurses' Health Study、對女性) 和「健康專業人員追蹤研究」(Health Professionals Follow-Up Study、對男性) 這兩個著名的大型研究計劃的主持人之一,所以這兩個研究是這本書的主要科學研究根據。

這本書目前還正在用 email 和網路打七折 (US$17.50) 促銷中(已經進行一陣子)。這本書為:Willett WC, Skerrett PJ, Giovannucci EL. Eat, Drink, and Be Healthy: The Harvard Medical School Guide to Healthy Eating. Simon & Schuster, 2001.(提供這些資訊僅供參考,不是在促銷)。

《有關 Yi Chun 的【第 29 篇回應】》

Yi Chun 在【第 29 篇回應】提到:「比較有趣的是這篇其實主要在討論的是脂肪與心血管疾病(美國人的第一大殺手).而且根據1993~1996年的國民營養調查,台灣地區成年人一天喝兩杯牛奶(或是乳製品)的比率並不高.

如在前面提到的,「冷眼看牛奶」一文所要傳播的知識和資訊豐富、多元、廣泛,所以並不是「其實主要在討論的是的脂肪與心血管疾病」,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另外,牛奶的脂肪的潛在問題雖然本身就存在的,卻常被忽視。而「冷眼看牛奶」一文是要豐富、多元、廣泛的冷眼看牛奶,所以,這個常被忽視的問題當然要加以探討。其實,Willett 在前面提到的他的 2001 年書也英雄所見略同的有探討到這個問題。


2「台灣1993~1996年國民營養調查」的奶類食物每天攝取頻率

性別 男性 女性
年齡() 13-18 19-44 45-64 65- 13-18 19-44 45-64 65-
平均攝取量(/) 0.8 ±0.9 0.5 ±1.3 0.5 ±0.7 0.4 ±0.5 0.7 ±1 0.5 ±0.6 0.5 ±0.8 0.5 ±0.6
樣本數() 956 980 937 504 954 1002 927 505

 

 

2是「台灣1993~1996年國民營養調查」的奶類食物每天攝取頻率。即使「根據1993~1996年的國民營養調查,台灣地區成年人一天喝兩杯牛奶(或是乳製品)的比率並不高」,牛奶的脂肪問題,還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因為:

 

  1. 對牛奶的愛情恐怕過度盲目或一廂情願。在「台灣1993~1996年國民營養調查」,曾明淑有關奶類食物的報告指出:「若國人每次攝取奶類的份量為一杯的話,則奶類的攝取份量將未達『每日飲食指南』的建議標準(1-2杯),值得衛生行政當局加以探討,並做政策上的因應」。然而,看過「冷眼看牛奶」一文對牛奶有較廣泛的認識後,相信就可體會人民不需要被過度的強調牛奶(或乳製品)的片面印象、和公權力沒有必要當媒婆過度的雞婆介入媒和人民和牛奶(或乳製品)的愛情,尤其對牛奶(或乳製品)的愛情,在台灣相對的較沒有像在美國有那麼複雜的政治、種族和商機的曖昧問題。

  2. 「台灣1993~1996年國民營養調查」還顯示,在都會區的奶類攝取量較高,而台灣的大部分人口集中在都會區。

  3. 「台灣1993~1996年國民營養調查」還顯示,男性和女性成人(19-64歲)的脂肪攝取量,各佔總熱量的33.5%34.4%,這些都偏高(美國的建議量是30%),對健康較易造成負面影響。而牛奶(或乳製品)所含的脂肪不低,尤其是飽和脂肪(過量對健康較易造成負面影響)。

  4. 「台灣1993~1996年的國民營養調查」在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恐怕更無法反映現況,因為台灣加入 WTO 後,令人消費得起的西式飲食和生活形態將更加大舉入侵,使得台灣人民的飲食和生活形態將更加趨向西化。這將會衝擊到台灣人民的健康,因為西式飲食和生活形態較容易引起一些健康問題,例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一些癌症等。

  5. 不少產品雖然不是以傳統的牛奶(或乳製品)外觀現身,卻是由牛奶(或乳製品)做的--不管牛奶(或乳製品)是主角或配角,而且很多時候不是用無脂牛奶(或乳製品)做的。所以,目前和未來台灣人民牛奶(或乳製品)的實際消耗量,比「台灣1993~1996年的國民營養調查」所得的數據要高,不是令人意外的。

  6. 消費者的健康選擇權被忽視,因為無脂牛奶(或乳製品)在台灣很不普遍--這或許和整體消費者的整體需求缺乏有關;而整體消費者的整體需求缺乏,可能又和整體消費者的健康意識和健康需求水平不高有關。

  7. 授權 (empower) 台灣人們擁有健康資訊與健康意識。台灣人們的健康資訊與健康意識常較缺乏,好吃常比健康更重要,而牛奶(或乳製品)較醇厚好吃是因為脂肪含量高。然而,研究顯示,經由社區的健康教育推廣,可增加低脂 (1%) 或無脂牛奶的消耗量。

  8. 拯救、哺育台灣的瀕臨絕種動物--吃無脂牛奶(或乳製品)的人。如果更多人要吃牛奶(或乳製品)時有能力選擇無脂牛奶(或乳製品),瀕臨絕種動物就不會再瀕臨絕種。這個重責大任女性(母親或太太)扮演靈魂角色,因為幼兒時期的口感養成和飲食習慣將影響成人時期的飲食習慣,而除了無法改變的先天因素外,母親是影響或決定幼兒時期候口感養成和飲食習慣的主角(要怎麼收穫就要怎麼栽)。同時,女性(母親或太太)經常是家庭中的健康總司令,因為家庭的飲食選擇和健康管理大多是由女性(母親或太太)掌大權。所以,女性相對的更需要擁有有科學研究根據的健康知識資訊和健康意識。

《後記》

如果你回想你的學校教育過程學到多少有用的醫療保健知識,你可能會和我一樣訝異的發現竟然幾乎是零。醫療保健知識在學校教育過程經常被忽略,即使有,課程內容可能只是敷衍混過,更談不上有科學研究根據的最合乎現時的醫療保健知識。

離開學校後或許可從道聽塗說、報章書籍雜誌或傳播媒體片斷學點。但由於缺乏基本的醫療保健知識和涵養,缺乏獨立辨識判斷能力,很容易被一些缺乏科學研究根據的、不合乎現時的或根本就是錯誤的訊息誤導。要特別強調醫療保健知識的教育學習必需是有科學研究根據的和最合乎現時的才不會被誤導,因為一些報章雜誌報都曾刊載過一些所謂的「專家」、「學者」、立委、教授、醫師、記者寫的醫療保健知識是缺乏科學研究根據的、不合乎現時的或根本錯誤的(例如在接下來的《附錄》提到的有關乳製品和卵巢癌及攝護腺癌、和一些已經寫好可在網路看到的具體例子:<524日郝龍斌先生的「健康食品是否真的保健康?」的回應> www.hf123.com/reply_to_long-bin_how's_'Can_helth_food_really_keep_health'.htm、和<哇!三億美元 葡萄柚也瘋狂> www.hf123.com/grapefruit.htm)。

 

除了在醫療保健方面缺乏獨立辨識判斷能力和容易被誤導外,台灣人民的心靈、文化和生活習性也常缺乏獨立辨識判斷能力和容易被誤導。這或許和台灣人民的心靈、文化和生活習性常不知不覺的被政客、媒體和環境潛移默化和污染有關。所以,有時候有些人會不由自主的表現出如政客或電視節目般的「憂」質文化,而自曝其主觀意識形態的缺失與文化、智慧、知識、品德、氣質和涵養的「憂」質也就不足為奇了。同時,在台灣速食文化和淺碟文化的教化熏陶下,甚至不必要「謊話說一百遍就變真理」,只要如政客般的叫罵一番,黑的就可變成白的。這簡直是太不可思議了,卻也不折不扣的在對「冷眼看牛奶」一文的一些回應裡看得到。或許那是無意的,然而,卻也令人為下一代擔憂,因為這樣的人類這樣的環境是生猛的存在著,而純潔的下一代是要在這樣的人類這樣的環境下被撫育成長。

此外,由於缺乏獨立辨識判斷能力和容易被誤導,一些「憂」質現象的產生也可預期,例如把錯誤信以為真,除了以訛傳訛外,甚至還對錯誤加油添醋或加以探討申論。這些「憂」質現象也可以在對「冷眼看牛奶」一文的一些回應裡看到。

順道提起,上述的那些現象是四輸的--除了對開錯砲的人不好(但書:對無恥之徒則另當別論)、和對被錯砲炸到的人造成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損傷(例如聲譽,嚴重點甚至是涉及被毀謗)外,還會損害到提供這個平台的貴網站和貴ㄋㄟㄋㄟ共和國、及被錯砲「詐」到的讀者。所以,為了避免這種狀況並達到公平的機制,一些學術期刊對發表在其期刊的內容的討論回應,會傳給被討論的內容的原作者,等原作者回應後,再一併刊載,讓讀者同時看到他人的討論回應和原作者的回應(這些在學術期刊一般叫做 Letters),這經常是在幾個月之後。這除了建立一個雙方公平討論的平台外,對讀者也是一種尊重和保護,不會只讓讀者看到片面、甚至可能是不正確的訊息,而不正確的訊息可能誤導讀者、對讀者產生負面影響或甚至傷害到讀者。同時,如果雙方的討論回應沒有同時刊載,有些讀者可能只看了最先刊載的他人的討論回應,而不會再看到原作者的回應以做判斷。或許貴ㄋㄟㄋㄟ共和國需要有一套適當的機制,以避免這種狀況發生。

把一塊寶石拿給在大便裡翻滾的蛆蟲時,蛆蟲絕對不知道寶石的可貴,還要罵你幹嘛不送大便過來。希望這在台灣和貴ㄋㄟㄋㄟ共和國不是常態。

《附錄:有關乳製品和卵巢癌及攝護腺癌》

I. 有關乳製品和卵巢癌》


我無意參加你們的討論,只是順道提起可以幫忙在前面的《後記》裡的說明。

美如在最開始的【討論主題】提到:「姜淑慧醫師寫的那篇立論是非常有根據的,乳製品過度的攝取會使女性的『乳』(應為『卵』)巢癌比率增加,男性前列腺(或叫做『攝護腺』)」癌的罹患率鄒(應為『趨』)高」,恐怕有待討論。

乳製品被認為和卵巢癌有關聯的假說 (hypothesis),是基於乳製品的乳糖 (lactose) 經過代謝後會產生半乳糖 (galactose),而半乳糖可能對卵巢的胚芽細胞 (germ cells) 有毒性、和動物研究顯示卵母細胞 (oocytes) 耗竭會誘發卵巢癌。

哈彿大學的 Cramer 等人在1989年的 Lancet 期刊(一個著名的醫學期刊)最早發表乳製品和卵巢癌有重要關聯性的研究(1,這個括號裡的數字代表是那一個參考文獻,以下的括號裡的數字也是一樣,參考文獻在本文底端)。那是一個對235名白人上皮卵巢癌案例組和239名無卵巢癌對照組的案例控制研究。

接著 Cramer 1989年的美國流行病學期刊 (Am J Epidemiol) 又發表另一個研究(2),用大部分是1970年代發表的資料,對27個國家研究。結果發現卵巢癌在乳製品消耗量較高的國家較多;尤其是對乳糖有消化能力(沒有乳糖不耐症)和卵巢癌的關聯性,比乳製品消耗量或動物脂肪消耗量和卵巢癌的關聯性更強。

不過,接下來的相關研究(例如早在1991年的一個研究)(3),包括 Cramer 後續的一些研究(例如20021015 Cramer 等人的一個最新研究)(4),幾乎全部一面倒的沒發現乳糖、半乳糖或乳製品和卵巢癌有重要的關聯性。甚至還有研究發現無脂乳製品、乳糖或鈣反而會降低卵巢癌的風險(5,6)。所以,乳製品、乳糖或半乳糖和卵巢癌有重要關聯性的假說 (hypothesis) 顯然已經禁不起實証醫學的一再檢驗。

如果乳製品和卵巢癌還有什麼可能的重要關聯性,或許是乳製品的脂肪、或發生在少數人的 N314D 基因突變。

然而,脂肪是否和增加卵巢癌有重要的關聯,至今還沒有定論。有些研究發現脂肪和增加卵巢癌有重要關聯(7),包括在2002年發表的一項在中國浙江的最新研究(8),和包括乳製品的脂肪(5,6)。不過,也有一些研究沒發現脂肪和增加卵巢癌有重要關聯(9,10)。

N314D 是代謝半乳糖的酵素 GALT (galactose-1-phosphate uridyl transferase) 最容易產生突變的基因多型現象 (polymorphism)N314D 突變是指在第 314 密碼子 (coden) asparagine aspartate 取代。這會使 GALT 的活性降低而降低半乳糖的代謝。所以,帶有 N314D 突變的人對半乳糖的代謝會異常的減弱。不過,帶有 N314D 突變的人畢竟只有少數。有些研究顯示,帶有 N314D 突變可能和某些型式 (borderline, or serous and undifferentiated histological sub-types) 的卵巢癌有關聯,而和其他型式 (invasive, or mucinous, endometrioid or clear cell sub-types) 的卵巢癌則沒有重要的關聯(11,12)。

II. 有關乳製品和攝護腺癌》

乳製品被認為和攝護腺癌有關聯的假說 (hypothesis),是基於一些實驗室和流行病學的研究顯示,1,25(OH)2D31,25-雙氫氧基維他命D3)可抑制攝護腺癌的生成。1,25(OH)2D3 是維他命D3 的活化型式;維他命D3 必須先在肝臟轉變成 25(OH)D3,再在腎臟轉變成 1,25(OH)2D3 才能幫助鈣在小腸的吸收。攝食高鈣時,1,25(OH)2D3 會被消耗用於幫助鈣在小腸的吸收,而減少在血液循環的 1,25(OH)2D3 量,因此可增加攝護腺癌的風險〔1,25(OH)2D3 可保護免於罹患攝護腺癌,所以當 1,25(OH)2D3 減少時,可增加攝護腺癌的風險〕。同時,高磷也會減少血液的 1,25(OH)2D3 量。動物蛋白質有含有硫的胺基酸會降低血液的酸鹼值使血液趨向酸性,這也會降低 1,25(OH)2D3 的製造。相反的,攝食高果糖會產生短暫的低磷酸鹽血症 (hypophosphatemia),因而可影響鈣和磷酸鹽的平衡,而刺激 1,25(OH)2D3 的製造(13)。所以提供相對高量的鈣、磷、動物蛋白質有含有硫的胺基酸、和低果糖的食物,可降低 1,25(OH)2D3 而增加攝護腺癌的風險。乳製品正是屬於這樣的食物。

哈彿大學的 Giovannucci 等人在1998年的癌症研究期刊(Cancer Res)對「健康專業人員追蹤研究」的8年追蹤研究(14),發現食物或補充品提供的高鈣會增加嚴重性(advanced)攝護腺癌和轉移性攝護腺癌的風險,而食物提供的高果糖可降低攝護腺癌的風險。每天吃大於或等於 2000 mg 鈣比每天吃小於 500 mg 鈣,分別增加嚴重性攝護腺癌和轉移性攝護腺癌風險 197% 357%。每天吃大於 70 g 果糖比每天吃小於或等於 40 g 果糖降低嚴重性攝護腺癌風險49%。水果含有果糖,所以每天吃大於 5 份水果也會比每天吃小於或等於 1 份水果降低嚴重性攝護腺癌風險 37%

哈彿大學的 Chan 等人在2001年的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Am J Clin Nutr)對「健康專業人員追蹤研究」的11年追蹤研究(15),顯示乳製品和鈣對增加攝護腺癌的風險有重要關聯。1份乳製品等於一杯 (240 ml) 牛奶、8 oz yogurt1.5 oz 天然乳酪或 2 oz 加工乳酪。每天吃大於 2.5 份乳製品比每天吃小於或等於 0.5 份乳製品,增加攝護腺癌風險 34%。至於乳製品提供的鈣攝取量,每天吃大於 600 mg 比每天吃小於或等於 150 mg,增加攝護腺癌風險 32%

不過,也有一些研究沒發現乳製品、鈣、磷、維他命D3、動物蛋白質及果糖對增加攝護腺癌的風險有重要的關聯(16,17,18)。哈彿大學的 Chan 等人在2000年的癌症原因和控制期刊(Cancer Causes Control)的一項8年追蹤研究(16),顯示鈣和磷各自獨立的 (independently) 對增加攝護腺癌的風險沒有重要關聯;不過當兩者合併時,即同時吃低鈣和高磷,可降低攝護腺癌的風險 40%

義大利的 Tavani 等人在2001年的攝護腺期刊(Prostate)的一項7年期間對北義大利的288名案例組和762名對照組的案例對照研究(17),顯示鈣對增加攝護腺癌的風險沒有重要關聯。不過,這項研究的病人不是嚴重性攝護腺癌病人,所以無法辨別鈣對增加嚴重性攝護腺癌的風險有沒有重要關聯。

約翰霍普金斯 (Johns Hopkins) 大學的 Berndt 等人在200212月的泌尿學期刊(Urology)的對「巴爾的摩老化長期研究」(Baltimore Longitudinal Study of Aging) 45446-92歲男性的一項研究(18),顯示中度攝食鈣對增加攝護腺癌的風險沒有重要關聯。這項研究每天攝食鈣的中間值為788 mg。同時,也沒發現乳製品對增加攝護腺癌的風險有重要的關聯。此外,這研究還顯示磷、維他命D3、動物蛋白質及果糖和攝護腺癌的風險沒有重要的關聯。

肉類和脂肪對增加攝護腺癌的風險有重要的關聯是有相對較多的研究(19)。此外,約翰霍普金斯 (Johns Hopkins) 大學的 Hsieh 等人在20032月的泌尿學期刊(Urology)的對「巴爾的摩老化長期研究」(Baltimore Longitudinal Study of Aging) 的另一項研究(20),顯示攝食高熱量對增加攝護腺癌的風險有重要關聯。不過調整熱量後,脂肪、蛋白質及碳水化合物和增加攝護腺癌的風險變成沒有重要關聯。

基本上攝護腺癌的進展相對的很緩慢,只要不進展到侵略性,經常影響健康不大。事實上,有攝護腺癌的人經常不見得是死於攝護腺癌,而是死於其他原因。同時,在考量病情的發展不會影響餘生、病人的狀況 (例如超過 75 ) 和治療的副作用 (包括可能的陽萎和尿失禁) 後,「注意的等待」(Watchful Waiting) -- 不提供積極的治療 -- 常是較好的選擇。

所以,整體看來,乳製品對增加攝護腺癌的風險並不是一個令人皮皮剉的問題。除了吃乳製品時選擇無脂並適量、適度攝食鈣和維他命D3(皮膚日曬也可製造維他命D3)、和避免一些危險因子外〔例如高熱量攝食、高脂飲食、高肉飲食、肥胖、性行為、職業、暴露於鎘的環境、感染物、移民(例如由亞洲移民至美國會增至如美國的高罹患率)等〕,還有其他有科學研究根據可降低攝護腺癌風險的選擇,例如補充 (selenium)維他命E大豆異黃酮 (soy isoflavones)、茄紅素 (lycopene)葉黃素 (lutein)、玉米黃素 (zeaxanthin)、運動等。

附錄參考文獻:

1. Cramer DW, Harlow BL, Willett WC, Welch WR, Bell DA, Scully RE, Ng WG, Knapp RC. Galactose consumption and metabolism in relation to the risk of ovarian cancer. Lancet 1989;2:66-71.

2. Cramer DW. Lactase persistence and milk consumption as determinants of ovarian cancer risk. Am J Epidemiol 1989;130:904-10.

3. Engle A, Muscat JE, Harris RE. Nutritional risk factors and ovarian cancer. Nutr Cancer 1991;15(3-4):239-47.

4. Goodman MT, Wu AH, Tung KH, McDuffie K, Cramer DW, Wilkens LR, Terada K, Reichardt JK, Ng WG. Association of galactose-1-phosphate uridyltransferase activity and N314D genotype with the risk of ovarian cancer. Am J Epidemiol 2002;156:693-701.

5. Webb PM, Bain CJ, Purdie DM, Harvey PW, Green A. Milk consumption, galactose metabolism and ovarian cancer (Australia). Cancer Causes Control 1998;9:637-44. 

6. Goodman MT, Wu AH, Tung KH, McDuffie K, Kolonel LN, Nomura AM, Terada K, Wilkens LR, Murphy S, Hankin JH. Association of dairy products, lactose, and calcium with the risk of ovarian cancer. Am J Epidemiol 2002;156:148-57.

7. Huncharek M, Kupelnick B. Dietary fat intake and risk of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a meta-analysis of 6,689 subjects from 8 observational studies. Nutr Cancer 2001;40(2):87-91.

8. Zhang M, Yang ZY, Binns CW, Lee AH. Diet and ovarian cancer risk: a case-control study in China. Br J Cancer 2002;86:712-7.

9. Engle A, Muscat JE, Harris RE. Nutritional risk factors and ovarian cancer. Am J Epidemiol 1989; 130: 497-502.

10. Bertone ER, Rosner BA, Hunter DJ, Stampfer MJ, Speizer FE, Colditz GA, Willett WC, Hankinson SE. Dietary fat intake and ovarian cancer in a cohort of US women. Am J Epidemiol 2002;156:22-31.

11. Cozen W, Peters R, Reichardt JK, Ng W, Felix JC, Wan P, Pike MC. Galactose-1-phosphate uridyl transferase (GALT) genotype and phenotype, galactose consumption, and the risk of borderline and invasive ovarian cancer (United States). Cancer Causes Control 2002;13:113-20.

12. Morland SJ, Jiang X, Hitchcock A, Thomas EJ, Campbell IG.Mutation of galactose-1-phosphate uridyl transferase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ovarian cancer and endometriosis. Int J Cancer 1998;77:825-7.

13. Giovannucci E. Dietary influences of 1,25(OH)2 vitamin D in relation to prostate cancer: a hypothesis. Cancer Causes Control 1998;9:567-82.

14. Giovannucci E, Rimm EB, Wolk A, Ascherio A, Stampfer MJ, Colditz GA, Willett WC. Calcium and fructose intake in relation to risk of prostate cancer. Cancer Res 1998;58:442-7.

15. Chan JM, Stampfer MJ, Ma J, Gann PH, Gaziano JM, Giovannucci El. Dairy products, calcium, and prostate cancer risk in the Physicians' Health Study. Am J Clin Nutr 2001;74:549-554.

16. Chan JM, Pietinen P, Virtanen M, Malila N, Tangrea J, Albanes D, Virtamo J. Diet and prostate cancer risk in a cohort of smokers, with a specific focus on calcium and phosphorus (Finland). Cancer Causes Control 2000;11:859-67.

17. Tavani A, Gallus S, Franceschi S, La Vecchia C. Calcium, dairy products, and the risk of prostate cancer. Prostate 2001;48:118-21.

18. Berndt SI, Carter HB, Landis PK, Tucker KL, Hsieh LJ, Metter EJ, Platz EA; Baltimore Longitudinal Study of Aging. Calcium intake and prostate cancer risk in a long-term aging study: the Baltimore Longitudinal Study of Aging. Urology 2002;60:1118-23.

19. Kushi L, Giovannucci E. Dietary fat and cancer. Am J Med 2002;113 Suppl 9B:63S-70S.

20. Hsieh LJ, Carter HB, Landis PK, Tucker KL, Metter EJ, Newschaffer CJ, Platz EA. Association of energy intake with prostate cancer in a long-term aging study: Baltimore Longitudinal Study of Aging (United States). Urology 2003;61:297-301.

 

© Copyright 2003 DEENG-LIH HUANG.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laimer: 本文版權為作者所有。文章內容是作者的責任,本網站或健康族股份有限公司和文章內容無關聯並對文章內容不負責任。Copyright of this article belongs to the author.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author. This web site or Health Family Corporation have no correlation with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and have no responsibility over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邀稿

 

| 首頁 | 簡介 | 常見問題 | 健康資訊 | 產品 | 訂購 | 連絡我們 |

© 2001-2002 健康族股份有限公司。保留所有權利。所有資訊僅打算供一般知識參考,並不打算診斷、治療、治癒或防止任何疾病或取代任何醫療指示。有任何健康問題,請一定要儘速求醫。要開始一個新的健康療法時,請一定要先咨詢健康醫療專業人員。
© 2001-2002 HEALTH FAMILY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information is intended for reference of general knowledge only and is not intended to diagnose, treat, cure or prevent any disease or to substitute for a medical advice. Please make sure to seek prompt medical care for any specific health problems. Please make sure to consult a health medical professional before starting a new fitness regimen.